竹书纪年 二卷

内府藏本
案晋书束晳传。晋太康二年。汲县人发魏襄王冢。得古书七十五篇。中有竹书纪年十三篇。今世所行。题沉约注。亦与隋志相符。顾炎武考证之学。最爲精核。所作日知录中。往往引以爲据。然反覆推勘。似非汲冢原书。考平王东迁以后。惟载晋事。三家分晋以后。惟载魏事。是魏承晋史之明验。然晋灵公桃园之事。董狐所书。明见左传。孔子称赵盾爲法受恶。足知未改史文。乃今本所载。仍以赵穿蔽狱。则非晋史之旧也。束晳传。称竹书夏年多殷。益干啓位啓杀之。今本皆无此文。又杜预注左传携王奸命句。引服虔说。以爲伯服。疏併引束晳以爲伯盘。今本乃有余臣之说。使竹书原有此文。不应二人皆未睹。则非束晳杜预所见本也。郭璞注穆天子传。引纪年七条。以今本核之。相同者三条。璞称纪年。而今在注中者三条。璞时不应先有注。且三条併爲一条。文亦不属。其穆天子见西王母。西王母止之曰。有鸟$x27BB9;人一条。今本无之。则非郭璞所见本也。隋书经籍志曰。纪年皆用夏正建寅之月爲岁首。今本自入春秋以后。时月竝与经同。全从周正。则非隋时所见本也。水经注引竹书七十六条。皆以晋国纪年。如春秋之爲鲁史。而此本晋国之年。皆附周下。又所引出公六年荀瑶成宅阳。梁惠王元年邺师邯郸师次于平阳。魏襄王六年秦取我焦。及齐师伐赵东鄙围中牟诸条。今本皆无。其他年月。亦多舛异。则非郦道元所见本也。史通引竹书文王杀季历。今本作文丁。又引竹书郑桓公厉王之子。今本锡王子多父命居洛。在宣王二十二年。王子多父爲郑公。在幽王二年。皆不云厉王子。则非刘知几所见本也。文选注。引竹书五条。今惟有太甲杀伊尹一条。则非李善所见本也。开元占经引竹书四条。今本皆无。则非瞿昙悉达所见本也。史记索隐。引竹书晋出公二十三年奔楚。乃立昭公之孙。是爲敬公。今本作出公薨。又引秦与衞战岸门。惠王后元十一年。会齐于平阿。十三年会齐于甄。齐桓公君母。齐宣王后。宋易成肝废君自立。楮里疾围蒲。七条。今本皆无。则非司马贞所见本也。穀梁传疏。引竹书纪年周昭王胶舟之事。以驳吕氏春秋。今本但曰王陟。无胶舟事。则非杨士勋所见本也。元丰九域志。引竹书阴司马败燕公子翌于武垣一条。今本亦无。则非王存所见本也。路史引竹书周武王年五十四。辨武王非年九十三。今本乃作九十三。又注。引竹书夏后不降六十九年。证世纪五十九年之异。今本乃亦作五十九。路史又引梁惠成八年雨骨于赤鞞。注又引夏桀末年社坼裂。今本竝无。则非罗泌罗萃所见本也。战国策注。引竹书魏救中山塞集胥口。今本无之。则非鲍彪所见本也。广川书跋。引竹书秦穆公十一年取灵邱。今本无之。则非董逌所见本也。虽其他证以竹书。往往相合。然允征称辰弗集于房。说命称旧学于甘盘。均出梅赜古文尚书。在西晋之后。不应先见竹书。岂亦明人钞合诸书以爲之。如十六国春秋类欤。观其以春秋合夏正。断断爲胡传盛行以后书也。沉约注外。又有小字夹行之注。不知谁作。中殷小庚一条。称约案史记作太庚。则亦当爲约说。考元和郡县志。魏武定七年。始置海州。隋炀帝时。始置衞县。而注舜在鸣条一条。称今海州。夏啓十一年放武观一条。称今顿丘衞县。则非约语矣。又所注惟五帝三王最详。他皆寥寥。而五帝三王。皆全钞宋书符瑞志语。约不应旣著于史。又不易一字。移而爲此本之注。然则此注亦依託耳。自明以来。流传已久。姑录之以备一说。其僞则终不可掩也。

竹书纪年 二卷

发表评论

滚动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