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鉴前编 十八卷 举要 三卷

编修邵晋涵家藏本
宋金履祥撰。履祥有尚书表注。已著录。案柳贯作履祥行状。曰司马文正作资治通鑑。繫年著代。祕书丞刘恕作外纪。以记前事。顾其志不本于经。而信百家之说。不足传信。乃用邵氏皇极经世书。胡氏皇王大纪之例。损益折衷。一以尚书爲主。下及诗礼春秋。旁採旧史诸子。表年繫事。复加训释。断自唐尧以下。接于资治通鑑。勒爲一书。旣成以授门人许谦。曰二帝三王之盛。其微言懿行。后王所当法。战国申韩之术。其苛法乱政。亦后王所当戒。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后。司马公旣已论次。而春秋以前。无编年之书。是编固不可少之著也云云。盖履祥撰述之意。在于引经据典。以矫刘恕外纪之好奇。惟履祥师事王柏。柏勇于改经。履祥亦好持新说。如释桑土旣蚕。引后所谓桑閒爲证。释封十有二山濬川。谓营州当云其山碣石。其川辽水。以笃公刘七月二篇爲豳公当时之诗。非周公所追述。又以七月爲豳诗。笃公刘卽爲豳雅。皆不免于臆断。以春秋书尹氏卒爲卽与隐公同归于鲁之郑大夫尹氏。尤爲附会。至于引周书记异。于周昭王二十二年书释氏生。则其徵引羣籍。去取失当。亦未必遽在恕书上也。然援据颇博。其审定羣说。亦多与经训相发明。在讲学诸家中。犹可谓究心史籍。不爲游谈者矣。履祥自撰后序。谓旣编年表。例须表题。故别爲擧要三卷。凡所引经传子史之文。皆作大书。惟训释及案语。则以小字夹注。附缀于后。盖避朱子纲目之体。而稍变通鑑之式。后来浙江重刻之本。列擧要爲纲。以经传子史之文爲目。而训释仍错出其閒。已非其旧。又通鑑纲目刋本。或以此书爲冠。题曰通鑑纲目前编。亦后来所改名。今仍从原本。与纲目别著于录。以存其眞焉。

通鉴前编 十八卷 举要 三卷

发表评论

滚动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