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江总督採进本
国朝王坦撰。坦字吉途。南通州人。自来言琴律者。其误有五。一在不明管子五音四开之法。而以管音律吕定弦音。一在不知以五声二变。明弦音之度分。而以律吕分徽位。一在不知管子百有八爲倍徵。及白虎通离音尚徵之意。泥于大不踰宫之说。而以大弦爲宫。一在不知三弦爲宫。而以一弦十徽爲仲吕。一在据正宫一调论律吕。谓隋废旋宫。止存黄锺一均。而不知五声旋宫转调之全。惟御制律吕正义一书。考定详明。发古人之所未发。坦作是书。一一本正义之旨。而反覆推阐。其五声数论琴说。谓丝乐弦音。其体本实。当以五声之数。定其丝纶多寡之数。爲之体。徽分疏密之数爲之用。不可以黄锺九寸。太蔟八寸爲准。盖管音全半不相应。弦音全半相应。以管律与徽分较之。欲取其声之同。则其分不同。欲取其分之同。则其声不同。卽正义以五声二变。定弦音之度。及管音弦音全半应声。不同二篇之旨也。其释黄锺均以仲吕爲角之疑说。谓一弦全度。散声爲林锺徵。则十徽乃黄锺宫位。故应三弦散声。如以一弦全度。散声爲黄锺。则十徽乃仲吕之位。不能应三弦之姑洗角。卽正义丝音尚徵。一弦非宫之义也。其三弦独下一徽说。谓十分之徽。爲全度四分之三。宫声三弦之全度。八十一分三。因之则爲二百四十三。以二百四十三而四分之。则六十零七五。爲十徽之分。而五弦之全度。则爲角声。六十四之分。必按三弦六十四之分。始与之应。故在十一徽。其五弦独上半徽说。谓五声以倍半取应。凡九徽之分。爲全度三分之二。其声爲本弦相生之声。五弦角声。角生变宫。其三弦爲宫声。故不能与九徽变。宫声变而必在上半徽。卽正义宫声三弦之角。位在十一徽。与角声之宫。位在八徽九徽正中之义也。其泛音四准说。谓全弦以七徽爲界。自七徽上至岳山。得声之淸。所出五声二变度分之声。与实音相应。八徽至十三徽。得声之浊。泛音不与实音相应。乃从焦尾至各徽而出。其旋宫转调说。谓角调之角弦。紧一声而爲宫声。卽爲旋宫。角旣爲宫。则宫转徵。徵转商。商转羽。羽转角。皆以次而移。于正义诸图说。尤能精思阐发。在近时言琴诸家。可谓不失其宗者矣。
琴旨 二卷